NAVIGATION

两次手术,重写藏族女孩的人生曲线

13 岁的藏族女孩才巴生活在玉树州偏远的牧区,她的脸上常常洋溢着灿烂的笑容,这笑容中蕴含着与生俱来的开朗与乐观,宛如高原上坚韧生长的桑格花,即使身处艰苦环境,依然用独特的方式,静谧而坚定地绽放生命的光彩。

 

 

才巴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,父母在她年幼时便离异,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。随着年龄增长,脊柱畸形愈发严重,才巴时常胸闷腰痛,甚至无法参与学校的体育课。家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但家中经济困窘,面对治疗费用一筹莫展。幸运的是,2021 年当地慈善组织得知了才巴的情况,并于当年 10 月协助她成功接受了脊柱矫正术。尽管术后步伐略显摇晃,但她的痛苦明显减轻,只需注意日常活动并坚持使用护具一年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然而,对于正值活泼好动年纪的才巴来说,术后康复期间的持续看护与科学指导至关重要。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既缺乏专业的术后康复知识,还要同时照料才巴和她多个弟弟妹妹。2025 年初,腰痛再次袭来,让这个家庭再次陷入愁云。当地慈善机构联系到了北京和睦家医疗救助基金会,一场跨越两千公里的医疗接力就此展开。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仔细收集材料、反复沟通治疗方案,最终决定携手当地机构,让才巴前往上海和睦家医院长宁院区接受二次手术。主刀的谭军教授语气坚定:”我们要尽力一次性解决问题,不让孩子再受折磨。”

 

 

4 月的上海春风和煦,才巴跟着父亲第一次走出青海。上海和睦家医院的工作人员举着写有 才巴名字的小牌子,早早在火车站等候。小姑娘一口流利的汉语派上了大用场,一路上忙着给不太会说普通话的父亲当翻译。病房里,护士姐姐用手势辅助着普通话,耐心讲解每样设施的用法;术前检查时,骨科团队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,眼神里满是鼓励;这些细节让父女俩悬着的心渐渐落了地。

 

 

 

 

手术如同预期般顺利,医疗团队密切关注着才巴的恢复情况。查房时,医护人员总会和这个来自青海的小姑娘聊上几句,病房里时不时响起轻松的笑声。术后仅一周,才巴就能迈着轻盈的步子在病房里走动了。当谭军教授将一台闲置的笔记本电脑轻轻递到她手中时,小姑娘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。原来此前闲聊时,她曾无意中说起想上网看看外面世界的小心愿,早被谭军教授默默记在了心里。这份藏在细节里的温柔,让春日的病房里又多了一丝动人的温度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出院那天,她和父亲双手捧着洁白的哈达过顶,献给每一位曾帮助过他们的人 —— 这是藏族人最珍贵的谢意。工作人员目送他们踏上返乡的列车,确保顺利进站后才离开。历经十几个小时的颠簸路程,父女俩终于回到了玉树。车子尚未停稳,才巴便远远望见那几个熟悉的身影在视野中渐渐清晰 —— 家人早已等候在帐篷外,迎接他们回家。

 

 

 

 

回到家中的才巴,把护士姐姐送的零食挨个分给弟弟们,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。这一次,她认真的执行医嘱,也懂得了这份健康的来之不易。家人她的笑容比以前多了,说话时脊背挺得笔直,像草原上新生的小树。和睦家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将会持续关注她的健康,未来如果需要也将提供进一步的医疗帮助。

 

 

治愈承载希望